香糯竹是一的一种较好的用来烧制竹筒饭的竹子,是云南特有的珍贵稀有竹种。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**元素和微量元素,特别是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,具有特殊的**香味;特有的香竹黄酮更具有抗衰老、美容养 颜等自然保健功效。 其双层内膜将香米饭紧紧包住,特别方便食用。傣族用来煮饭和泡茶的竹子是禾本科的香糯竹,它茎粗约5厘米,竹节细长,壁内有一层香气扑鼻的竹膜。用竹筒煮饭时,先将香糯竹按节砍下,并保留一个节做竹筒底,把事先洗净并浸泡过七八个小时的糯米或紫糯米放入竹筒中,倒入一些清水,用芭蕉叶或竹叶塞紧竹筒口,把竹筒架起来在火上烧烤,当竹筒里的水分干以后,再放平用文火翻来覆去地慢慢烘烤,不久饭就可煮熟了。 吃这样的竹筒饭又颇有些讲究,要先用刀刮去竹筒表面被烧黑的外皮,再用刀背轻轻地反复敲打竹筒,使竹皮与里面的糯米饭彻底脱离,然后用刀在竹筒口划几道小缝,并逐片剥去竹皮,这样就可以吃到一条由竹壁膜包裹着的糯米饭了。 这样的糯米饭,新鲜干净,柔软味美,且香糯竹的清香与糯米的芳香融为一体,真是香气袭人,喷香可口,实在是令人垂涎三尺,但这却很难**会享用,因为它往往只是傣家人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。竹筒泡茶又略有些不同,开始是一样的先将香糯竹按节砍下,并保留一个节做竹筒底,然后把茶叶放进竹筒中用文火慢慢地烘烤,当竹筒中冒出香味时,用滚烫的开水冲进去,最后将茶水倒出来。 这样的茶水,汤色黄绿,清澈明亮,香气四溢,细细品之,苦中返甜,回味无穷,令人口齿清爽,心旷神怡。1951年,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用竹筒饭招待我国着名植物学家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。当时,蔡老这样评论竹筒饭:“对竹子的利用,堪称无双。先作锅,后作碗,再作柴烧,最后又作植物的养料,真正做到了就地取材,材尽其用。”